尚龙小传(10 / 10)
陈尚龙说:“都是邻居,我怎么会打他们。但是我会报复。”
“我家人好像也欺负过你父母,你不会找我麻烦吧?”
“你家人就是跟着说几句,没有欺负过我们,再说我们这么多年兄弟了。”陈尚龙说着,拍了拍我肩膀。那一刻我们的关系不仅升华,而且固化。
高中三年的生活高度紧张,因此所有的乐趣都那么弥足珍贵,令人难忘。陈尚龙说,他高中最难忘的事,是我去一个小区里跟一个女生约会,他陪着我。那也不算约会,女生家在一楼,我像个傻×一样站在窗外跟她聊天,而陈尚龙像个傻×的影子一样站在旁边的树下等我,三四个小时过去了,他抽了两包烟,绕着树走了几公里那么远,而我一直站着,说着,说完再见转身的时候,我双腿麻得没有知觉,直直地摔倒在地上,陈尚龙架着我走了几百米,其中一半是拽着我走,直到我能走路。我问他,这有什么意思呢?陈尚龙说,就是那个晚上,他觉得,男女之间毫无必要,男女之情毫无意义。
我高中阶段最难忘记的事同样和陈尚龙有关。当时校门口有一家卖烤羊肉串的,是否是真羊肉不得而知,但烧烤本身对我们贫乏的味觉产生了强烈的刺激,我是常客,几乎每天晚上晚自习之后都和陈尚龙一起去吃几串,一人三串、五串或者十串。我和卖烤羊肉串的外地年轻人没有什么话说,陈尚龙很快和他熟悉起来,以至于很长时间都是陈尚龙带我去,我付钱,每次都会送我们三五串。后来对面多出了一家摆摊的,烧烤的品种比这一家要丰富,严重影响了这边的生意。一天晚上,吃完之后,按惯例我们得回宿舍,陈尚龙说,等等。过了会儿,我说该走了,陈尚龙还是说,等等,也没让我先走。等到走读的学生都基本离校,巷子里空无一人寂静无声时,陈尚龙走过去,把对面的小摊子掀翻在地,对着那个中年人踹了几脚。全部过程只用了十来秒钟。随后陈尚龙朝校外的巷子里跑去,转眼不见了。我们在这边,沉默地看着那个人挣扎着起身,收拾,默默地推着车子走出巷子。那个人再也没有来过,在几天之后经过确认,卖烤羊肉串的人请我们免费吃了一顿。陈尚龙一脸愁苦地坐在那里,一根根地吃掉了免费的羊肉串,我以为他会得意扬扬地跟摊主吹牛,但没有。摊主也报以沉默,我百无聊赖,走到对面的旧书摊看看。在这晚,我买了一本《星光》老杂志,主题是回忆顾城,还买了一本文学杂志,上面有王小波的小说《白银时代》和后来引起抄袭争议的《哈扎尔辞典》。这两本杂志让我开始接触了一个狭义的词汇:文学。
2000年夏天,我们拿到了大学通知书,我读了本地一所大学的中文系,陈尚龙读计算机系。对此,我们没有又在一起的激动,高中三年足够了,大学又在一起,简直让人厌倦。那年夏天,本该具备一种释放之后的狂欢气息,但是陈尚虎去江里小洲上割芦苇,掉到江里淹死了。陈尚虎已经是大龄青年,但一直未婚,主要的原因就是穷,家里盖不起楼房,在2000年还盖不起楼房,就很难在乡村立足了。但陈尚龙家连平房都盖不起,只能把旧的一再翻新。外来身份也是结婚的一个障碍,从来只有本地男人娶外地女人以满足“这里是世界中心”的愚蠢感受,极少有外来的人娶本地女人做老婆。但人终究要结婚,在不间断的努力之下,陈尚虎终于谈好了一个对象,外地人,嫁在本地,离异,很白,很漂亮。这姑娘的长相和她的经历一道成为周围人使劲调侃的对象,破鞋、烂货之类的描述层出不穷。陈尚虎那段时间非常烦躁,甚至是暴躁,即将结婚也就是即将行房让二十七八岁的他异常焦躁,周围乡里乡亲的语言和目光更让他受不了。十几年过去了,一切都没变。他为此不断喝酒,劣质的白酒一喝大半瓶。喝了酒,坐上搭载着一大群妇女的小轮渡过江割芦苇,陈尚虎默默地坐在船尾,一个盹儿,就掉进夏天高涨而浑浊的江水里去了。有人甚至真心以为他是自尽。
陈尚虎7月下旬去世,8月中旬才一切了结。其间我几乎每天和陈尚龙在一起,既有陪伴的意思,也有看热闹的目的,更多的约会、聚会都被我辞掉了,我真心认为,我不能一个人到处吃喝玩乐。那么就在陈尚龙家吃吃喝喝吧,我们长时间坐在他家堂屋里喝酒、抽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不再背着大人抽烟。大人看到我们抽烟,也就认为我们已经成人,互相敬烟。
陈尚龙哭过很多次,也冷笑过很多次。我知道他刺激太大,一般而言从不主动说话,担心哪句话刺激到他。在弄清楚了陈尚虎淹死前的事情之后,陈尚龙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这些人都太坏了”。我反驳:“换成你,你也跟后面冷嘲热讽几句。”他瞪着眼睛看看我说:“不一定,真不一定。”第二句话是“上大学第一天起我就要赚钱”。
2000年夏季的尾巴,我们挤上中巴车再转了趟公交车,到大学报名,开始读大学。大学太大了,以至于我和陈尚龙很难见面,除了上课外,我的时间都用在宿舍里的牌局、操场上的球赛和图书馆里看书上面,跟陈尚龙一起玩的时间很少。陈尚龙也不需要,偶尔喊我出去吃饭喝酒,把近期的一些事说给我听,无非是勤工俭学,后来则是倒卖各种小玩意,以电子设备为主。偶尔他会给我一笔钱,五六百,或者一两千,第一次我推搡了半天,陈尚龙说了句:“不要推了,我从小欠你的钱,十万八万也不够。”后来我就不推辞了,拿了钱就去买书,约女生看电影,去专卖店买昂贵的运动服。陈尚龙评价说:“你手松,钱存不下来。”这句话简直是我多年的写照。偶尔陈尚龙问我有没有钱可以借给他,我算算下次家里给钱的时间和这期间的费用,再告诉他有多少,基本上有多少他要多少。很快他还给我,有时如数,有时多出很多。总之大学四年陈尚龙给了我很多钱,我也毫不在意地全给花了。如果小心谨慎地把这些钱存下来,我就有了一笔足够救命的钱了,但我没有这个意识。
大学四年,陈尚龙基本不在学校里,完全一副小老板的架势到处跑。他在商业街上摆摊卖过手机配件,赚了很多;在闹市区开过服装店,亏了很多;跟人合伙开过中式早餐点,赚了很多;在另外的学校门口开过酸菜鱼店,赚了很多;倒卖过茶叶,没挣到钱。我问过他,这四年里肯定赚到钱了,但到底赚了多少?他说实在说不上来,赚到钱,往往给合作的、帮忙的很多,给父母一些,自己还是没什么钱,不过他花钱的地方也不多,除了人模狗样的西装,最大的开销是通信设备及费用。那时,一部性能极差的手机要卖到四五千,一分钟话费要一块多。
那几年时间多,我常常出去玩几天,最远到过桂林阳朔,一般都在周边的城市,以南京为核心,浙北、鲁南、徽东以及江苏全省。每次喊陈尚龙,他都没时间去,倒是常常在我出发前塞点儿钱给我,似乎是我的爷爷。只有一次,我说去曹操老家亳州,他马上答应一起去。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确切地知道,他老家,他的出生地,在亳州蒙城。以今天的眼光看,从那里到南京不过四个小时路程,但他们一家在1990年前后一路往南,拖家带口,形同乞丐,终于在我们这前有长江后有丘陵的鱼米之乡落脚之后,再也没有回去过。我问陈尚龙,你们为什么搬到我们这里?是不是有什么仇家,发生过什么大事?陈尚龙总是以自己太小不知道为什么作答。但我总觉得有问题,就算搬迁,要么再近一点儿,要么再远一点儿,为什么搬到不远不近的南京郊区。陈尚龙还是说不知道,被我问烦了,就说你见到我姐姐之后再问她。在蒙城及亳州游玩的几天,陈尚龙的姐夫和姐姐一直开车陪同,偶尔是他的外甥。但是我跟他们之间几乎没办法说话,方言重得跟外语一样,只能靠手势、眼神、语气和猜测与之交流。大吃大喝之间,我忘记了问陈尚龙一家为什么搬走。这个问题我至今不知道答案,而且认为陈尚龙也不知道——我是不能,他是不想。
为了庆祝毕业,陈尚龙把我带去了一家豪华的桑拿会所,金碧辉煌,不忍直视。两排穿着旗袍的迎宾小姐不断弯腰鞠躬,陈尚龙对我说:“你可以随便挑。”我问:“人数也可以随便吗?”陈尚龙哈哈一笑说:“我建议你不多不少挑四个,今天是我帮你庆祝大学四年顺利读完。”
泡在湛蓝色的澡池里,我问陈尚龙是不是常来这种地方。他说:“做生意呀,不来怎么行。早就想带你来了,一直等你到毕业。”
我有点感动,对陈尚龙说:“看你说的,太感人了,感觉就是一个女生对男生说,我一直等到你毕业,毕业后再给你。”
陈尚龙毕业后做计算机买卖,很快,他当年慷慨相对的各色人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顺利做成了政府采购。那些年政府纷纷搞办公自动化,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以及耗材和维修,是很大一个市场。政府采购当时毫无规矩可言,陈尚龙赶上了这个点。我认为这事很神秘,对他非常景仰。他说,没什么了不起,跟在后面做牛做马就可以了。
做电脑生意的陈尚龙生活达到了小康的水平。他想在老家盖一幢豪宅,但是老家一带开始拆迁。作为一个只有小小几间平房的外来家庭,陈尚龙一家在拆迁中几乎没有分到什么。很多人家都分到三五套九十平方米的安置房外加十来万现金,陈尚龙一家估计只能分到一套房子而已。为此陈尚龙父亲每天都去找村里负责拆迁工作的几个人,一家一家去找,到了门上坐下来,报以沉默的抗议。大部分人不理他。我的一个叔叔是主要负责人,我父亲知道我这些年和陈尚龙亲如兄弟,就跟叔叔说了,叔叔皱皱眉,还是把事情给办了,最后他们分到了一套九十平方米的房子,一套六十平方米的(以拆迁安置小区为标志的新农村,只有一百二十、九十和六十平方米三种规格)的房子,外加几万块钱。对这件事,陈尚龙还是一句话都没跟我说,不同的是,以前他见到我叔叔只会点头致意,现在他也喊叔叔了。搬家是一件辛苦的事,拆迁后的很多老人大概是因为脱离土地导致了生理的不适,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陈尚龙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搬进新家就一病不起,母亲每天闹着要陈尚龙去附近没拆迁的地方找一处地方给她住。于是陈尚龙从别人手里高价买了个院子,草草翻新,给父母住。
真正让陈尚龙发迹的是镇上的塑料厂。这个老厂占据着河边的最佳位置,如果本地盖商品房,这里是第一选择。某个领导随口说了句,谁买下来这个厂谁肯定发财,陈尚龙听了,立刻开始行动,借钱、贷款、担保,忙得眼花缭乱,最终成功把塑料厂买下来,坐等新买家。厂里的很多工人知道工厂被卖了,而且是传说中的贱卖,就打着保护权益的旗号来闹事,想分一杯羹。在厂房周围,出现了不断的拉锯战,一会儿,看守的工人被打退,随后,陈尚龙召集更多人把工人们赶走,过几天,又冒出一大群工人占据了厂房,在那里抽烟聊天,什么都不做,然后又被陈尚龙雇来的人打散。这期间,陈尚龙被弄得狼狈不堪,有时候觉得自己都小命难保。陈尚龙摸清楚了领头的几个人之后,开始一一去和对方谈,但不是妥协,也不是讨价还价,他只是先礼后兵,没有打算让这些人得一分钱。一一谈过之后,陈尚龙和相关的负责人做了长时间沟通,最后开始了清场。来自外地的将近两百个小混子把一百人不到的工人阶级队伍打得四处乱窜,镇上的服装店、小吃铺、五金店、烟酒店等商铺里,到处藏着被毒打的工人。陈尚龙的交代是,千万不能打死,但要往死里打。这件事的后果很严重,很多人出面调解,包括我叔叔,陈尚龙最终以赔付医疗费了事。这一切让工人们更加愤怒,到陈尚龙家里去闹事。他们不敢破门而入,就堵住门,往院子里扔东西。他们就地取材,把周围菜地的所有能拔出来的东西拔出来往院子里扔。很快,院子里铺满了各色蔬菜,夹杂着硬邦邦的山芋,偶尔还有几块可以要人命的砖瓦。陈尚龙一家人不敢出门,好在外面的人既不敢进来,也做不到保持火力。乘着闹事的人回家过日子,陈尚龙母亲捉了十只小猪,在院子里散养。每天吃着呼啸而来的表示抗议的食物,这群猪长得非常茁壮。陈尚龙本人决定一走了之,反正一切凭合同说话,很多相关负责人也替他说话。于是他去了深圳,他的父亲立刻在字条上写了“陈尚龙走了,不要再扔了”。贴在门口。但人们似乎扔得更狠,这种状况持续了三四个月,后来大家觉得实在捞不到什么,就不了了之。那群被空中来食养大的猪,一个个都习惯于昂首挺胸,往空中投去期待的眼光。
他的这些事对我而言是极其陌生的,同样,这些年我的一些事对他而言也开始陌生。我写了一些诗,结识了很多特色各异的诗人,这些在陈尚龙看来也是极其遥远的事。
在深圳,陈尚龙专职房屋买卖,买十套卖十套这种生意,有时候甚至买一个单元下来再慢慢出手。没有公司,没有帮手,陈尚龙凡事一个人解决,低调得像个老人。这大概也是陈尚龙能混到今天的原因,每一次的成功后,不吹嘘不嚣张,反而像犯了过错一样很谨慎。
我问过陈尚龙,厂房后来转手卖了多少钱,他没回答。我的理解是,这个数字大概会吓到我。陈尚龙在深圳待了三四年,其间,他结婚了,爱人是军人。出于孩子教育的考虑,陈尚龙回来后,老婆、孩子还是在深圳。其间,他父亲去世了,也没受什么罪。陈尚龙匆匆回家,低调地办了丧事,几乎是默片一样的葬礼。陈尚龙母亲不肯离开,那么就一个人住着。老母亲是陈尚龙回来的主要原因,不然,如他所说,可以去任何地方。
现在,陈尚龙放开手脚做起生意来,似乎觉得再像以往那样绝对的低调已经毫无必要。所以我一直觉得,低调只是陈尚龙多年来不得已的选择,他的本来面目是强悍和独断,再加上几分冒险。他给公司取名为“玉麒麟饮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招聘了几十号人,其中一大半都是年青一代,脖子上挂着金项链,跟在他后面耀武扬威。
这些年,陈尚龙每年春节都会给父亲和叔叔送去厚礼,整箱的烟酒,足以满足一个家庭一年的招待。对我,他没什么实物往来,一方面不知道该送什么,另一方面我们确实不需要这些。有时候我回想陈尚龙这些年的诸多壮举,突然觉得,和他是那么的陌生,他长时间的沉默不是默契,而是真正的无话可说。而有时候,我突然觉得自己多年来不思进取又自信满满,潜意识里就是认为,有陈尚龙在就不怕。
接下来的问题是,陈尚龙会变成什么样呢?他已经衣食无忧,为了老母亲他也舍得盖三层楼房,这不是满足居住,而是为了耀武扬威,和他们一家搬来之后近二十年的茅草土坯房子相对应。他要在洲上造一座豪华夜总会和上百个豪华包间,无非是为了让周围的人都看到他陈尚龙现在可以为所欲为,这和当年他们一家日日夜夜的战战兢兢相对应。他母亲可能活到八九十岁,也可能随时去世,这将影响陈尚龙如何安排自己在这里的一切。他在本地的时间由他母亲掌握,如果还有二十年,那么陈尚龙就必须稳扎稳打,如果只有两年,陈尚龙可以疯狂一把然后走人。最终,陈尚龙还是要回到深圳,回到老婆、孩子身边,他的后代在那里。从长远看,我这是和一个远方的人称兄道弟,而且可能还是陌生人。
对我而言,陈尚龙在哪里都一样,以电话的速度,在哪里没有任何区别。以每个人的生活而言,在哪里没有区别。但陈尚龙在老家两年和二十年,对我来说还是区别巨大,如果只有两年,那么我可以偶尔回去,或在南京跟他聚聚,大家心照不宣,无话可说。但如果有二十年,我真有可能搬到那座有着夸张的楼房的院子里去,回到当年,跟陈尚龙朝夕相处,在这个老板的照应下当一个自命不凡的诗人。这个问题只有陈尚龙的母亲能给出答案了,想着她剥大蒜的场景,我觉得她应该还能活十多年,她手脚平稳有力,蒜头上那么薄的一层皮都被她一点点剥下来,吹走,有多少七十岁的人有这样的眼力和脑力。从四十多岁起搬到这里,二十多年过去了,老太太大概对周围的人也看透了,当年很多对着他们吐口水的人,都死了,活着的,在陈尚龙庞大的越野车前只有避让的念头。如今一切都好,老太太对这里应该有了故乡的深情了。
我甚至能猜测到,她过世之后,必将风光大葬。老太太的葬礼将是陈尚虎、陈尚龙父亲和她本人三个人葬礼规模的总和。
2014年 ↑返回顶部↑
“我家人好像也欺负过你父母,你不会找我麻烦吧?”
“你家人就是跟着说几句,没有欺负过我们,再说我们这么多年兄弟了。”陈尚龙说着,拍了拍我肩膀。那一刻我们的关系不仅升华,而且固化。
高中三年的生活高度紧张,因此所有的乐趣都那么弥足珍贵,令人难忘。陈尚龙说,他高中最难忘的事,是我去一个小区里跟一个女生约会,他陪着我。那也不算约会,女生家在一楼,我像个傻×一样站在窗外跟她聊天,而陈尚龙像个傻×的影子一样站在旁边的树下等我,三四个小时过去了,他抽了两包烟,绕着树走了几公里那么远,而我一直站着,说着,说完再见转身的时候,我双腿麻得没有知觉,直直地摔倒在地上,陈尚龙架着我走了几百米,其中一半是拽着我走,直到我能走路。我问他,这有什么意思呢?陈尚龙说,就是那个晚上,他觉得,男女之间毫无必要,男女之情毫无意义。
我高中阶段最难忘记的事同样和陈尚龙有关。当时校门口有一家卖烤羊肉串的,是否是真羊肉不得而知,但烧烤本身对我们贫乏的味觉产生了强烈的刺激,我是常客,几乎每天晚上晚自习之后都和陈尚龙一起去吃几串,一人三串、五串或者十串。我和卖烤羊肉串的外地年轻人没有什么话说,陈尚龙很快和他熟悉起来,以至于很长时间都是陈尚龙带我去,我付钱,每次都会送我们三五串。后来对面多出了一家摆摊的,烧烤的品种比这一家要丰富,严重影响了这边的生意。一天晚上,吃完之后,按惯例我们得回宿舍,陈尚龙说,等等。过了会儿,我说该走了,陈尚龙还是说,等等,也没让我先走。等到走读的学生都基本离校,巷子里空无一人寂静无声时,陈尚龙走过去,把对面的小摊子掀翻在地,对着那个中年人踹了几脚。全部过程只用了十来秒钟。随后陈尚龙朝校外的巷子里跑去,转眼不见了。我们在这边,沉默地看着那个人挣扎着起身,收拾,默默地推着车子走出巷子。那个人再也没有来过,在几天之后经过确认,卖烤羊肉串的人请我们免费吃了一顿。陈尚龙一脸愁苦地坐在那里,一根根地吃掉了免费的羊肉串,我以为他会得意扬扬地跟摊主吹牛,但没有。摊主也报以沉默,我百无聊赖,走到对面的旧书摊看看。在这晚,我买了一本《星光》老杂志,主题是回忆顾城,还买了一本文学杂志,上面有王小波的小说《白银时代》和后来引起抄袭争议的《哈扎尔辞典》。这两本杂志让我开始接触了一个狭义的词汇:文学。
2000年夏天,我们拿到了大学通知书,我读了本地一所大学的中文系,陈尚龙读计算机系。对此,我们没有又在一起的激动,高中三年足够了,大学又在一起,简直让人厌倦。那年夏天,本该具备一种释放之后的狂欢气息,但是陈尚虎去江里小洲上割芦苇,掉到江里淹死了。陈尚虎已经是大龄青年,但一直未婚,主要的原因就是穷,家里盖不起楼房,在2000年还盖不起楼房,就很难在乡村立足了。但陈尚龙家连平房都盖不起,只能把旧的一再翻新。外来身份也是结婚的一个障碍,从来只有本地男人娶外地女人以满足“这里是世界中心”的愚蠢感受,极少有外来的人娶本地女人做老婆。但人终究要结婚,在不间断的努力之下,陈尚虎终于谈好了一个对象,外地人,嫁在本地,离异,很白,很漂亮。这姑娘的长相和她的经历一道成为周围人使劲调侃的对象,破鞋、烂货之类的描述层出不穷。陈尚虎那段时间非常烦躁,甚至是暴躁,即将结婚也就是即将行房让二十七八岁的他异常焦躁,周围乡里乡亲的语言和目光更让他受不了。十几年过去了,一切都没变。他为此不断喝酒,劣质的白酒一喝大半瓶。喝了酒,坐上搭载着一大群妇女的小轮渡过江割芦苇,陈尚虎默默地坐在船尾,一个盹儿,就掉进夏天高涨而浑浊的江水里去了。有人甚至真心以为他是自尽。
陈尚虎7月下旬去世,8月中旬才一切了结。其间我几乎每天和陈尚龙在一起,既有陪伴的意思,也有看热闹的目的,更多的约会、聚会都被我辞掉了,我真心认为,我不能一个人到处吃喝玩乐。那么就在陈尚龙家吃吃喝喝吧,我们长时间坐在他家堂屋里喝酒、抽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不再背着大人抽烟。大人看到我们抽烟,也就认为我们已经成人,互相敬烟。
陈尚龙哭过很多次,也冷笑过很多次。我知道他刺激太大,一般而言从不主动说话,担心哪句话刺激到他。在弄清楚了陈尚虎淹死前的事情之后,陈尚龙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这些人都太坏了”。我反驳:“换成你,你也跟后面冷嘲热讽几句。”他瞪着眼睛看看我说:“不一定,真不一定。”第二句话是“上大学第一天起我就要赚钱”。
2000年夏季的尾巴,我们挤上中巴车再转了趟公交车,到大学报名,开始读大学。大学太大了,以至于我和陈尚龙很难见面,除了上课外,我的时间都用在宿舍里的牌局、操场上的球赛和图书馆里看书上面,跟陈尚龙一起玩的时间很少。陈尚龙也不需要,偶尔喊我出去吃饭喝酒,把近期的一些事说给我听,无非是勤工俭学,后来则是倒卖各种小玩意,以电子设备为主。偶尔他会给我一笔钱,五六百,或者一两千,第一次我推搡了半天,陈尚龙说了句:“不要推了,我从小欠你的钱,十万八万也不够。”后来我就不推辞了,拿了钱就去买书,约女生看电影,去专卖店买昂贵的运动服。陈尚龙评价说:“你手松,钱存不下来。”这句话简直是我多年的写照。偶尔陈尚龙问我有没有钱可以借给他,我算算下次家里给钱的时间和这期间的费用,再告诉他有多少,基本上有多少他要多少。很快他还给我,有时如数,有时多出很多。总之大学四年陈尚龙给了我很多钱,我也毫不在意地全给花了。如果小心谨慎地把这些钱存下来,我就有了一笔足够救命的钱了,但我没有这个意识。
大学四年,陈尚龙基本不在学校里,完全一副小老板的架势到处跑。他在商业街上摆摊卖过手机配件,赚了很多;在闹市区开过服装店,亏了很多;跟人合伙开过中式早餐点,赚了很多;在另外的学校门口开过酸菜鱼店,赚了很多;倒卖过茶叶,没挣到钱。我问过他,这四年里肯定赚到钱了,但到底赚了多少?他说实在说不上来,赚到钱,往往给合作的、帮忙的很多,给父母一些,自己还是没什么钱,不过他花钱的地方也不多,除了人模狗样的西装,最大的开销是通信设备及费用。那时,一部性能极差的手机要卖到四五千,一分钟话费要一块多。
那几年时间多,我常常出去玩几天,最远到过桂林阳朔,一般都在周边的城市,以南京为核心,浙北、鲁南、徽东以及江苏全省。每次喊陈尚龙,他都没时间去,倒是常常在我出发前塞点儿钱给我,似乎是我的爷爷。只有一次,我说去曹操老家亳州,他马上答应一起去。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确切地知道,他老家,他的出生地,在亳州蒙城。以今天的眼光看,从那里到南京不过四个小时路程,但他们一家在1990年前后一路往南,拖家带口,形同乞丐,终于在我们这前有长江后有丘陵的鱼米之乡落脚之后,再也没有回去过。我问陈尚龙,你们为什么搬到我们这里?是不是有什么仇家,发生过什么大事?陈尚龙总是以自己太小不知道为什么作答。但我总觉得有问题,就算搬迁,要么再近一点儿,要么再远一点儿,为什么搬到不远不近的南京郊区。陈尚龙还是说不知道,被我问烦了,就说你见到我姐姐之后再问她。在蒙城及亳州游玩的几天,陈尚龙的姐夫和姐姐一直开车陪同,偶尔是他的外甥。但是我跟他们之间几乎没办法说话,方言重得跟外语一样,只能靠手势、眼神、语气和猜测与之交流。大吃大喝之间,我忘记了问陈尚龙一家为什么搬走。这个问题我至今不知道答案,而且认为陈尚龙也不知道——我是不能,他是不想。
为了庆祝毕业,陈尚龙把我带去了一家豪华的桑拿会所,金碧辉煌,不忍直视。两排穿着旗袍的迎宾小姐不断弯腰鞠躬,陈尚龙对我说:“你可以随便挑。”我问:“人数也可以随便吗?”陈尚龙哈哈一笑说:“我建议你不多不少挑四个,今天是我帮你庆祝大学四年顺利读完。”
泡在湛蓝色的澡池里,我问陈尚龙是不是常来这种地方。他说:“做生意呀,不来怎么行。早就想带你来了,一直等你到毕业。”
我有点感动,对陈尚龙说:“看你说的,太感人了,感觉就是一个女生对男生说,我一直等到你毕业,毕业后再给你。”
陈尚龙毕业后做计算机买卖,很快,他当年慷慨相对的各色人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顺利做成了政府采购。那些年政府纷纷搞办公自动化,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以及耗材和维修,是很大一个市场。政府采购当时毫无规矩可言,陈尚龙赶上了这个点。我认为这事很神秘,对他非常景仰。他说,没什么了不起,跟在后面做牛做马就可以了。
做电脑生意的陈尚龙生活达到了小康的水平。他想在老家盖一幢豪宅,但是老家一带开始拆迁。作为一个只有小小几间平房的外来家庭,陈尚龙一家在拆迁中几乎没有分到什么。很多人家都分到三五套九十平方米的安置房外加十来万现金,陈尚龙一家估计只能分到一套房子而已。为此陈尚龙父亲每天都去找村里负责拆迁工作的几个人,一家一家去找,到了门上坐下来,报以沉默的抗议。大部分人不理他。我的一个叔叔是主要负责人,我父亲知道我这些年和陈尚龙亲如兄弟,就跟叔叔说了,叔叔皱皱眉,还是把事情给办了,最后他们分到了一套九十平方米的房子,一套六十平方米的(以拆迁安置小区为标志的新农村,只有一百二十、九十和六十平方米三种规格)的房子,外加几万块钱。对这件事,陈尚龙还是一句话都没跟我说,不同的是,以前他见到我叔叔只会点头致意,现在他也喊叔叔了。搬家是一件辛苦的事,拆迁后的很多老人大概是因为脱离土地导致了生理的不适,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陈尚龙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搬进新家就一病不起,母亲每天闹着要陈尚龙去附近没拆迁的地方找一处地方给她住。于是陈尚龙从别人手里高价买了个院子,草草翻新,给父母住。
真正让陈尚龙发迹的是镇上的塑料厂。这个老厂占据着河边的最佳位置,如果本地盖商品房,这里是第一选择。某个领导随口说了句,谁买下来这个厂谁肯定发财,陈尚龙听了,立刻开始行动,借钱、贷款、担保,忙得眼花缭乱,最终成功把塑料厂买下来,坐等新买家。厂里的很多工人知道工厂被卖了,而且是传说中的贱卖,就打着保护权益的旗号来闹事,想分一杯羹。在厂房周围,出现了不断的拉锯战,一会儿,看守的工人被打退,随后,陈尚龙召集更多人把工人们赶走,过几天,又冒出一大群工人占据了厂房,在那里抽烟聊天,什么都不做,然后又被陈尚龙雇来的人打散。这期间,陈尚龙被弄得狼狈不堪,有时候觉得自己都小命难保。陈尚龙摸清楚了领头的几个人之后,开始一一去和对方谈,但不是妥协,也不是讨价还价,他只是先礼后兵,没有打算让这些人得一分钱。一一谈过之后,陈尚龙和相关的负责人做了长时间沟通,最后开始了清场。来自外地的将近两百个小混子把一百人不到的工人阶级队伍打得四处乱窜,镇上的服装店、小吃铺、五金店、烟酒店等商铺里,到处藏着被毒打的工人。陈尚龙的交代是,千万不能打死,但要往死里打。这件事的后果很严重,很多人出面调解,包括我叔叔,陈尚龙最终以赔付医疗费了事。这一切让工人们更加愤怒,到陈尚龙家里去闹事。他们不敢破门而入,就堵住门,往院子里扔东西。他们就地取材,把周围菜地的所有能拔出来的东西拔出来往院子里扔。很快,院子里铺满了各色蔬菜,夹杂着硬邦邦的山芋,偶尔还有几块可以要人命的砖瓦。陈尚龙一家人不敢出门,好在外面的人既不敢进来,也做不到保持火力。乘着闹事的人回家过日子,陈尚龙母亲捉了十只小猪,在院子里散养。每天吃着呼啸而来的表示抗议的食物,这群猪长得非常茁壮。陈尚龙本人决定一走了之,反正一切凭合同说话,很多相关负责人也替他说话。于是他去了深圳,他的父亲立刻在字条上写了“陈尚龙走了,不要再扔了”。贴在门口。但人们似乎扔得更狠,这种状况持续了三四个月,后来大家觉得实在捞不到什么,就不了了之。那群被空中来食养大的猪,一个个都习惯于昂首挺胸,往空中投去期待的眼光。
他的这些事对我而言是极其陌生的,同样,这些年我的一些事对他而言也开始陌生。我写了一些诗,结识了很多特色各异的诗人,这些在陈尚龙看来也是极其遥远的事。
在深圳,陈尚龙专职房屋买卖,买十套卖十套这种生意,有时候甚至买一个单元下来再慢慢出手。没有公司,没有帮手,陈尚龙凡事一个人解决,低调得像个老人。这大概也是陈尚龙能混到今天的原因,每一次的成功后,不吹嘘不嚣张,反而像犯了过错一样很谨慎。
我问过陈尚龙,厂房后来转手卖了多少钱,他没回答。我的理解是,这个数字大概会吓到我。陈尚龙在深圳待了三四年,其间,他结婚了,爱人是军人。出于孩子教育的考虑,陈尚龙回来后,老婆、孩子还是在深圳。其间,他父亲去世了,也没受什么罪。陈尚龙匆匆回家,低调地办了丧事,几乎是默片一样的葬礼。陈尚龙母亲不肯离开,那么就一个人住着。老母亲是陈尚龙回来的主要原因,不然,如他所说,可以去任何地方。
现在,陈尚龙放开手脚做起生意来,似乎觉得再像以往那样绝对的低调已经毫无必要。所以我一直觉得,低调只是陈尚龙多年来不得已的选择,他的本来面目是强悍和独断,再加上几分冒险。他给公司取名为“玉麒麟饮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招聘了几十号人,其中一大半都是年青一代,脖子上挂着金项链,跟在他后面耀武扬威。
这些年,陈尚龙每年春节都会给父亲和叔叔送去厚礼,整箱的烟酒,足以满足一个家庭一年的招待。对我,他没什么实物往来,一方面不知道该送什么,另一方面我们确实不需要这些。有时候我回想陈尚龙这些年的诸多壮举,突然觉得,和他是那么的陌生,他长时间的沉默不是默契,而是真正的无话可说。而有时候,我突然觉得自己多年来不思进取又自信满满,潜意识里就是认为,有陈尚龙在就不怕。
接下来的问题是,陈尚龙会变成什么样呢?他已经衣食无忧,为了老母亲他也舍得盖三层楼房,这不是满足居住,而是为了耀武扬威,和他们一家搬来之后近二十年的茅草土坯房子相对应。他要在洲上造一座豪华夜总会和上百个豪华包间,无非是为了让周围的人都看到他陈尚龙现在可以为所欲为,这和当年他们一家日日夜夜的战战兢兢相对应。他母亲可能活到八九十岁,也可能随时去世,这将影响陈尚龙如何安排自己在这里的一切。他在本地的时间由他母亲掌握,如果还有二十年,那么陈尚龙就必须稳扎稳打,如果只有两年,陈尚龙可以疯狂一把然后走人。最终,陈尚龙还是要回到深圳,回到老婆、孩子身边,他的后代在那里。从长远看,我这是和一个远方的人称兄道弟,而且可能还是陌生人。
对我而言,陈尚龙在哪里都一样,以电话的速度,在哪里没有任何区别。以每个人的生活而言,在哪里没有区别。但陈尚龙在老家两年和二十年,对我来说还是区别巨大,如果只有两年,那么我可以偶尔回去,或在南京跟他聚聚,大家心照不宣,无话可说。但如果有二十年,我真有可能搬到那座有着夸张的楼房的院子里去,回到当年,跟陈尚龙朝夕相处,在这个老板的照应下当一个自命不凡的诗人。这个问题只有陈尚龙的母亲能给出答案了,想着她剥大蒜的场景,我觉得她应该还能活十多年,她手脚平稳有力,蒜头上那么薄的一层皮都被她一点点剥下来,吹走,有多少七十岁的人有这样的眼力和脑力。从四十多岁起搬到这里,二十多年过去了,老太太大概对周围的人也看透了,当年很多对着他们吐口水的人,都死了,活着的,在陈尚龙庞大的越野车前只有避让的念头。如今一切都好,老太太对这里应该有了故乡的深情了。
我甚至能猜测到,她过世之后,必将风光大葬。老太太的葬礼将是陈尚虎、陈尚龙父亲和她本人三个人葬礼规模的总和。
2014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