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谢星珩:“……”
  这又何尝不是送上门的银子。
  谢星珩抓住他的手,硬拉着摸屁股。
  “摸了这个屁股,就不能摸那个屁股了。”
  江知与被他逗得不行:“你怕什么?我又不会查你的账目。”
  谢星珩摇头,神秘道:“你不懂,我那个可是小金库。”
  不错啊。
  都攒出小金库了。
  江知与眯眯眼:“哪儿来的?”
  谢星珩继续保持神秘。
  “放心,我的就是你的。”
  江知与就不问了。
  官场杂事多,谢星珩曾入阁过,又在户部当差,有人贿赂他,再正常不过。
  有些钱,须得收了,才算合群。
  但这些银子,怎么花,就看他的本心了。
  第180章 同舟共济
  盐价和粮价,看似只有两项涨价,对百姓的打击是巨大的。
  粮价调整回常价以后,也只可缓一时之难。
  城内百姓可以周转着过日子,菜淡一点,饭稀一点。凑合着混日子。
  原来就撑不下去的百姓,则不会因为粮价回暖得以续命。他们早掏空了家底。
  所以在粮食降价以后,江知与又再组织赈济粮。他没有钦差之职,不能随意调粮给百姓。这时用糖厂的名义,公私不分,以后难以清算,会留祸患。
  他决定以招工的形式,来向百姓们发放粮食。也就是以工养民,再以商补缺。
  海城是座府城,占地面积大,繁荣富饶,官员商人都对这座城市趋之若鹜。
  朝廷抄家不少,所得资产数不尽。田产、地产、铺面、作坊,都尽数在江知与的手下管理,他根据场地所需,就近从户部调户籍。
  大面积招工,但一家一户,只能取录一人。
  以一人之力,先得些养家糊口的粮食。后续江知与会再想法子,另做安排。
  和他行为一样的是,盐课司也在大量招工。
  说是招人制盐,会发工钱,跟户籍无关。但百姓们都知道,进了盐场,这辈子都别想再出来。家里只要搭了盐灶,这辈子都要做个无籍灶丁。
  两处的招工在坊间张贴,凡是没走到绝路的人,都选择到皇商这头,分派个活计。
  哪怕最初只能粮食和工钱一半一半的领,但聘上就能拿回口粮,度过难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