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132节(2 / 4)
富察皇后的性格非常多面,既能做贤内助,也能做好朋友,所以乾隆很喜欢她。
皇室成如雷都是父母之言,媒妁之约,乾隆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另一半,真的非常幸运。
他们俩生了两个嫡子,乾隆非常宠爱。可长子九岁的时候不小心得风寒死了,次子两岁的时候出痘死了。
富察皇后遭遇丧子之痛,心情急转直下,身体越来越差。
第二年,乾隆看皇后心情不好,于是带她去山东济南玩,他们去看了趵突泉,也拜了孔庙,登了泰山。
回来的路上,皇后死了,年仅三十六岁。
乾隆非常悲痛,说:“如果皇后能一直在济南休养,说不定就不会死了。是她觉得太过奢靡,所以急着上路,才导致早逝。”
他给皇后办了隆重的葬礼,还给她加了“孝贤”的谥号。这是谥号中最好的一个。】
>
【皇后死后,乾隆痛不欲生。他们是少年夫妻,结婚二十多年,早就密不可分。
他写下了:“忍诵关雎什,朱琴已断弦。”
他再也不想看《诗经》中的《关雎》了。因为他的朱琴已经断了弦。
他经常会梦到皇后来找他:“其来不告去无词,两字平安报我知。”富察皇后说她在地下过得很好,来报个平安。
他有时也迁怒:"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当初盼梦熊。"
皇后因为失去孩子,身体变得不好,早知道这样当初还要什么孩子。”
皇后死后,宫中来了新人,乾隆觉得都不如旧人,于是写下:"岂必新琴终不及,究输旧剑久相投。”
乾隆后来也多次前往山东,但从来没有进济南城这个伤心的地方,每次都是绕道而走。
随着时间流逝,乾隆越来越老,一般人可能连妻子都忘了,但他还是没忘了富察皇后,经常去她的陵墓:“曾孙毕姻近,眠者可闻知。”
他们的曾孙都要成婚了,睡着的人听见了吗?
后来,乾隆八十多岁了,步履瞒跚地来到陵墓前:"三秋别忽尔,一晌莫酸然。夏日冬之夜,远期只廿年。”
别人都说他能长命百岁,他却不想活那么久,因为他想早点和皇后团聚。】
【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最好的诗都是以心血写成的,饱含着情感。
对于其他的诗,乾隆莫得感情。唯有这一百多首诗,他是真的动了感
情。
诗人动了情,方能感染人。】
和珅见古青青终于开始夸乾隆了,心里舒服极了,连忙溜须拍马:"这女人胡说八道了半天,终于说了一句公道话。
就是她夸得还不够,皇上对孝贤皇后的感情天地可鉴,写的悼亡诗也令人见之落泪。”
他擦着眼角并不存在的泪水,一副伤心的模样。
和珅以为乾隆会哈哈大笑,得意洋洋。结果等了半天也没听见乾隆回答他。
他悄悄抬起头,只见乾隆双手负在背后,怔怔地望着天幕。 ↑返回顶部↑
皇室成如雷都是父母之言,媒妁之约,乾隆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另一半,真的非常幸运。
他们俩生了两个嫡子,乾隆非常宠爱。可长子九岁的时候不小心得风寒死了,次子两岁的时候出痘死了。
富察皇后遭遇丧子之痛,心情急转直下,身体越来越差。
第二年,乾隆看皇后心情不好,于是带她去山东济南玩,他们去看了趵突泉,也拜了孔庙,登了泰山。
回来的路上,皇后死了,年仅三十六岁。
乾隆非常悲痛,说:“如果皇后能一直在济南休养,说不定就不会死了。是她觉得太过奢靡,所以急着上路,才导致早逝。”
他给皇后办了隆重的葬礼,还给她加了“孝贤”的谥号。这是谥号中最好的一个。】
>
【皇后死后,乾隆痛不欲生。他们是少年夫妻,结婚二十多年,早就密不可分。
他写下了:“忍诵关雎什,朱琴已断弦。”
他再也不想看《诗经》中的《关雎》了。因为他的朱琴已经断了弦。
他经常会梦到皇后来找他:“其来不告去无词,两字平安报我知。”富察皇后说她在地下过得很好,来报个平安。
他有时也迁怒:"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当初盼梦熊。"
皇后因为失去孩子,身体变得不好,早知道这样当初还要什么孩子。”
皇后死后,宫中来了新人,乾隆觉得都不如旧人,于是写下:"岂必新琴终不及,究输旧剑久相投。”
乾隆后来也多次前往山东,但从来没有进济南城这个伤心的地方,每次都是绕道而走。
随着时间流逝,乾隆越来越老,一般人可能连妻子都忘了,但他还是没忘了富察皇后,经常去她的陵墓:“曾孙毕姻近,眠者可闻知。”
他们的曾孙都要成婚了,睡着的人听见了吗?
后来,乾隆八十多岁了,步履瞒跚地来到陵墓前:"三秋别忽尔,一晌莫酸然。夏日冬之夜,远期只廿年。”
别人都说他能长命百岁,他却不想活那么久,因为他想早点和皇后团聚。】
【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最好的诗都是以心血写成的,饱含着情感。
对于其他的诗,乾隆莫得感情。唯有这一百多首诗,他是真的动了感
情。
诗人动了情,方能感染人。】
和珅见古青青终于开始夸乾隆了,心里舒服极了,连忙溜须拍马:"这女人胡说八道了半天,终于说了一句公道话。
就是她夸得还不够,皇上对孝贤皇后的感情天地可鉴,写的悼亡诗也令人见之落泪。”
他擦着眼角并不存在的泪水,一副伤心的模样。
和珅以为乾隆会哈哈大笑,得意洋洋。结果等了半天也没听见乾隆回答他。
他悄悄抬起头,只见乾隆双手负在背后,怔怔地望着天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