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31)(5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面前摆着一本厚重的教材,低头刷着手机上的文献。
  全息没开,周围的人不好意思凑过去看,就远远的盯着这位叱咤中俄美的天才研究员发愣。
  沈明洲去了一段时间俄罗斯,回来竟然都戴上了眼镜。
  黑色粗边框,遮住了他大半的脸。
  本打算上去提前预定助手席的学生们,见到他的样子,都纷纷伤感叹息。
  果然做研究的都逃脱不了近视命运,不过只是早晚而已。
  耿教授到达教室,并不意外沈明洲在场。
  他亲手批的申请,已经跟伏光耀做过简单沟通,并且给沈明洲的学习方式做出了最为合适的安排。
  耿教授例行点名,布置本学期的任务目标,所有学生自行分组以2到3人一组,完成相应的实验课题,期末以实验完成度进行打分。
  规则一宣布,沈明洲左手、右手两位学生腰板挺直,随时准备拉拢天才。
  结果,耿教授视线一扫,说道:沈明洲不参与分组实验。
  一句话,引得教室里响起幸灾乐祸和惋惜痛苦的声音。
  天才待遇果然不一样。
  不用实验都能顺利通过期末的!
  还没等学生们低声讨论完毕,耿教授盯着沈明洲,说道:你跟我一起做项目,期末按表现给分。
  低声讨论立刻哗然一片。
  卧槽,不愧是天才待遇,直接去给老耿做助手了!
  理论课只占学生们很少的时间。
  耿教授通述理论和研究方向之后,剩下的课程全在实验室里。
  省科大的生物医学专业,看起来课程表上一周只有那么四五堂课,然而其他的空白全都写满了做实验。
  沈明洲跟着耿教授去了他的实验室,才发现这位教授做的正好是视觉神经与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
  他比伏光耀更懂得研发一款智能眼镜,需要掌握的知识和程序。
  耿教授白得了沈明洲这么一个优秀的帮手,自然格外大方。
  我多年的研究成果,你可以在实验室里调取看看。智能眼镜也做过很多方案,但是助盲方面的研究都处于实验室阶段,还没能投入临床试验,搜集回来的反馈不错,仍是无法完全达到你所要的效果。
  沈明洲的想法和预期足够大胆。
  一副眼镜妄图达到人类真正的眼睛感官,难道不比人造器官低。
  治疗眼盲和眼疾最优解,一直是移植视网膜,机械永远不可能替代人体精密的器官神经。
  可是耿教授和伏光耀的想法相似。
  研究大多数都是无法做出满意成果的,只要能够推进科研进步,哪怕最初的想法荒诞无稽,尝试去做一做又有什么要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