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利益之争(2 / 4)
这个问题,王青山虽然有把握,但毕竟是人事问题。所以,他还是跟吴忠诚进行了汇报。
他现在是县长了,吴忠诚对他已经收敛了一些。当然,这无非就是个小秘书而已,吴忠诚也不至于在这点小事上去卡他,再者说,他也没有卡的理由。
谁还没有个为秘书安排职务的时候?与其搞得和这个现任的县政府一把手不和,倒不如顺水送个人情。一个小小的副乡长也成不了什么大气候,暂时对自己也构不成威胁,吴忠诚便答应了王青山的想法,刘浩的事就这么定下了。
……
不知不觉间,王青山已经习惯了在县政府的工作,习惯到仿佛在县政府呆了很多年似的,却又好像昨天才任命为代县长,偏偏又感觉县长前面那个代字去掉了好久好久。
各项忙碌的工作,让他甚至都忘记了从代县长到在人代会全会上当选县长时的激动和场景。
燃翼县的所有工作逐渐步入了正规,县政府的很多项目也开始动工。前期王青山到省里要的那条省道,省交通厅的款项已经到位。这是一条途径燃翼县的省道,在燃翼之外,其实早已经开始动工,只是燃翼境内这条省道的修与不修,对这条路通车的意义不大,因为完全可以绕过燃翼,利用原有的老路接通,但如果从燃翼境内穿过,那意义就非常重大了。
这条路从南到北穿过燃翼境内,途径七个乡镇,而且这七个乡镇里面,有四个是需要在镇政府驻地穿越的,这对燃翼来说可是件好事,如果路修好了,这四个乡镇的发展速度至少会提高三倍,其他三个乡镇也会靠山吃山,靠路吃路,必定会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
当然,这条路的好处并非只集中在这几个乡镇上面。这条路如果修通,不但解决了全县近一半的老百姓出行的困难,而且还会增加很多就业机会。养路是需要人力的,这条路修成以后,周边村镇的人,特别是那些四五十岁的人,便可以谋得一份养路工的活,这样就解决了一部分人就业的问题。同时,路修好了,县里的很多农产品就能走出燃翼,更重要的是那些中草药就可以在本地消化掉,对孟紫萱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
这条路几乎得到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支持,王青山对此非常欣慰。他觉得,能给老百姓做这么一件好事,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自己这个县长也算是没白当了。
这条路其实是按照国家二级公路设计的,双向两车道,中间没有隔离带,造价上要比一级公路少的多,跟高速公路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但即便是造价低,对燃翼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理论上来讲,省级公路是需要省交通厅负责建设,养护和维修的,甚至重要一些的公路,省交通厅也会直接插手,不过,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是省公路局和地方上一起建,省公路局每年要建设的公路太多,而他们的钱也不是自己印刷出来的,别说是省公路局,就算是省交通厅也会感觉钱严重不够用。
按照惯例,哪里要修路了,就由地方上报到省里,省里进行审批,如果审批通过,那么省厅会计划出一笔款项。当然了,这肯定不是全款,剩下的那部分,就由当地市县两级自己想办法解决。
至于省里拨款和市县自筹的比例,这个就没有定数了,跟省里关系一般的,五五分,关系好一点的,交通厅出六成,地方出四成,再好一点的,交通厅能出到七成、八成也是没有问题的,当然,事情没有一成不变的,至于交通厅拨付全款的,那个另说。
应对这些问题的办法有很多,一般情况是虚报造价,虽说上头会重新核价,但多数情况下省里也不会太计较,毕竟这是属于特色的东西。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工程需要造价一百万,那么报价的时候就可以报到二百万,甚至三百万,上头一看这么多钱,就会压缩开支,给你打个五折,那么你的成本就够了,如果省里一高兴,多给你几十万,那么剩下的钱就能干点别的事。
在县一级,这种现象更为严重。燃翼曾经就出现过一个虚报造价的事,虽说是谣传,但传的也是有鼻子有眼,燃翼县政府装修的时候,有个小包工头看中了一个价值三十万的项目,这是成本价,包工头便报价四十万,拿出了三万元给分管副县长送礼,结果被当场打了回来,包工头很郁闷,问了一个行业资深的朋友,
朋友给他出了个注意,让他把报价升到八十万,然后拿出三十万送礼,结果这件事就定了,如此一来,这位包工头不但拿下了工程,还净赚了二十万,不得不说,这笔账算得相当精明。
这件事情虽说有一定的虚夸,但也能够说明一些问题。燃翼的这条省道情况特殊在于是省里直接给燃翼的,而非燃翼县上报的项目,所以在工程款上没有那么多的虚夸,省道的钱,省交通厅给了燃翼七成,剩下的三成则是由望柏市和燃翼县自己想办法解决,市里不想管这事儿,而燃翼的财政情况非常不乐观,筹集这三成款项难度也很大。
王青山现在已经是县长,这些问题自然他要动脑筋去解决,但县里的财政情况实在是不敢恭维,亏空就不说了,就连县里在职干部的工资也是每个月需要跟银行贷款来发,下个月财政有了收入再把这个缺口补上。况且,今年县里还有很多民生项目需要投资兴建,在这种情况下,筹集出这三成的款子的确难度不小,王青山为此伤透了脑筋。
不过修路这么大的事情,他觉得不能单靠燃翼本地来解决,市里也应该表示表示吧,不全给至少给一半,那剩下的一部分再想其他办法,大不了让建设方先垫付。
王青山也知道市公路局资金不宽裕,但他却没想到市公路局远比自己想象的要穷得多。王青山跑了一趟市里,市交通局不但没有表示表示,甚至还把今年的计划书摆到了王青山面前,王青山自然不会去看这些计划书,他跟交通局的一把手虽然不陌生,但关系也没到要钱就给的地步。市里说燃翼虽然修路的工作很迫切,但比燃翼情况糟糕的县多的是,资金要先顾着那些更迫切的地方,要顾全大局,保持全市的稳定发展才是硬道理。
市交通局站在了全市一盘棋的高度,搞得王青山也相当的郁闷。
王青山也并非没有办法,只是市交通局的说法他不得不认同。燃翼虽然属于穷县,但整个望柏市的确还有县远比燃翼穷得多。当初市里开会已经明确了各类投资和项目要向穷县倾斜,这也是市领导的态度,你燃翼是却钱,可还没有缺到要钱的地步,现在这社会,谁不缺钱?要是哪个地区干吹嘘你的钱花不了,那么你这个领导也就别干了!
既然这么有钱,那为什么老百姓还怨声载道?肯定是留着钱不给老百姓谋福利,不想着怎么改善老百姓的收入,一味着增加财政收入,把老百姓置身于水深火热于不顾,这还是好领导么?
再说了,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啊!
所以啊,这没钱,就成了市县领导的口头禅了。
王青山无奈放弃了市里这条路,他只好又求助于赵世豪。当初国道整修的钱,赵世豪没费什么劲就帮他要来了,看来这次她不出马,是办不了了,这条公路对燃翼来说太重要,如果在这三成资金上卡住,那也太不值了。
这次王青山没去白彰,而是给赵世豪打了个电话,把情况简单的跟她说了说,不得不说赵世豪跟王青山的关系那不是一般的铁,她没二话,便把这事答应了下来。
仅仅过了三天,赵世豪硬是把另外三成的钱从省交通厅给要了下来,而且不仅如此,就连县里那几条乡镇道路的钱,赵世豪也是一分不少的从交通厅的口袋里给掏了出来。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虽然是乡道,修一条县里就觉得有困难,而这次不是一条,却是三条,加上省道的三成,赵世豪一句话,帮燃翼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固然王青山跟赵世豪的关系不错,但这个情他是要还的。赵世豪帮了自己这么大的忙,王青山心里自然记得她的好,这个人情怎么还,王青山自有他的想法。 ↑返回顶部↑
他现在是县长了,吴忠诚对他已经收敛了一些。当然,这无非就是个小秘书而已,吴忠诚也不至于在这点小事上去卡他,再者说,他也没有卡的理由。
谁还没有个为秘书安排职务的时候?与其搞得和这个现任的县政府一把手不和,倒不如顺水送个人情。一个小小的副乡长也成不了什么大气候,暂时对自己也构不成威胁,吴忠诚便答应了王青山的想法,刘浩的事就这么定下了。
……
不知不觉间,王青山已经习惯了在县政府的工作,习惯到仿佛在县政府呆了很多年似的,却又好像昨天才任命为代县长,偏偏又感觉县长前面那个代字去掉了好久好久。
各项忙碌的工作,让他甚至都忘记了从代县长到在人代会全会上当选县长时的激动和场景。
燃翼县的所有工作逐渐步入了正规,县政府的很多项目也开始动工。前期王青山到省里要的那条省道,省交通厅的款项已经到位。这是一条途径燃翼县的省道,在燃翼之外,其实早已经开始动工,只是燃翼境内这条省道的修与不修,对这条路通车的意义不大,因为完全可以绕过燃翼,利用原有的老路接通,但如果从燃翼境内穿过,那意义就非常重大了。
这条路从南到北穿过燃翼境内,途径七个乡镇,而且这七个乡镇里面,有四个是需要在镇政府驻地穿越的,这对燃翼来说可是件好事,如果路修好了,这四个乡镇的发展速度至少会提高三倍,其他三个乡镇也会靠山吃山,靠路吃路,必定会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
当然,这条路的好处并非只集中在这几个乡镇上面。这条路如果修通,不但解决了全县近一半的老百姓出行的困难,而且还会增加很多就业机会。养路是需要人力的,这条路修成以后,周边村镇的人,特别是那些四五十岁的人,便可以谋得一份养路工的活,这样就解决了一部分人就业的问题。同时,路修好了,县里的很多农产品就能走出燃翼,更重要的是那些中草药就可以在本地消化掉,对孟紫萱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
这条路几乎得到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支持,王青山对此非常欣慰。他觉得,能给老百姓做这么一件好事,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自己这个县长也算是没白当了。
这条路其实是按照国家二级公路设计的,双向两车道,中间没有隔离带,造价上要比一级公路少的多,跟高速公路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但即便是造价低,对燃翼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理论上来讲,省级公路是需要省交通厅负责建设,养护和维修的,甚至重要一些的公路,省交通厅也会直接插手,不过,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是省公路局和地方上一起建,省公路局每年要建设的公路太多,而他们的钱也不是自己印刷出来的,别说是省公路局,就算是省交通厅也会感觉钱严重不够用。
按照惯例,哪里要修路了,就由地方上报到省里,省里进行审批,如果审批通过,那么省厅会计划出一笔款项。当然了,这肯定不是全款,剩下的那部分,就由当地市县两级自己想办法解决。
至于省里拨款和市县自筹的比例,这个就没有定数了,跟省里关系一般的,五五分,关系好一点的,交通厅出六成,地方出四成,再好一点的,交通厅能出到七成、八成也是没有问题的,当然,事情没有一成不变的,至于交通厅拨付全款的,那个另说。
应对这些问题的办法有很多,一般情况是虚报造价,虽说上头会重新核价,但多数情况下省里也不会太计较,毕竟这是属于特色的东西。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工程需要造价一百万,那么报价的时候就可以报到二百万,甚至三百万,上头一看这么多钱,就会压缩开支,给你打个五折,那么你的成本就够了,如果省里一高兴,多给你几十万,那么剩下的钱就能干点别的事。
在县一级,这种现象更为严重。燃翼曾经就出现过一个虚报造价的事,虽说是谣传,但传的也是有鼻子有眼,燃翼县政府装修的时候,有个小包工头看中了一个价值三十万的项目,这是成本价,包工头便报价四十万,拿出了三万元给分管副县长送礼,结果被当场打了回来,包工头很郁闷,问了一个行业资深的朋友,
朋友给他出了个注意,让他把报价升到八十万,然后拿出三十万送礼,结果这件事就定了,如此一来,这位包工头不但拿下了工程,还净赚了二十万,不得不说,这笔账算得相当精明。
这件事情虽说有一定的虚夸,但也能够说明一些问题。燃翼的这条省道情况特殊在于是省里直接给燃翼的,而非燃翼县上报的项目,所以在工程款上没有那么多的虚夸,省道的钱,省交通厅给了燃翼七成,剩下的三成则是由望柏市和燃翼县自己想办法解决,市里不想管这事儿,而燃翼的财政情况非常不乐观,筹集这三成款项难度也很大。
王青山现在已经是县长,这些问题自然他要动脑筋去解决,但县里的财政情况实在是不敢恭维,亏空就不说了,就连县里在职干部的工资也是每个月需要跟银行贷款来发,下个月财政有了收入再把这个缺口补上。况且,今年县里还有很多民生项目需要投资兴建,在这种情况下,筹集出这三成的款子的确难度不小,王青山为此伤透了脑筋。
不过修路这么大的事情,他觉得不能单靠燃翼本地来解决,市里也应该表示表示吧,不全给至少给一半,那剩下的一部分再想其他办法,大不了让建设方先垫付。
王青山也知道市公路局资金不宽裕,但他却没想到市公路局远比自己想象的要穷得多。王青山跑了一趟市里,市交通局不但没有表示表示,甚至还把今年的计划书摆到了王青山面前,王青山自然不会去看这些计划书,他跟交通局的一把手虽然不陌生,但关系也没到要钱就给的地步。市里说燃翼虽然修路的工作很迫切,但比燃翼情况糟糕的县多的是,资金要先顾着那些更迫切的地方,要顾全大局,保持全市的稳定发展才是硬道理。
市交通局站在了全市一盘棋的高度,搞得王青山也相当的郁闷。
王青山也并非没有办法,只是市交通局的说法他不得不认同。燃翼虽然属于穷县,但整个望柏市的确还有县远比燃翼穷得多。当初市里开会已经明确了各类投资和项目要向穷县倾斜,这也是市领导的态度,你燃翼是却钱,可还没有缺到要钱的地步,现在这社会,谁不缺钱?要是哪个地区干吹嘘你的钱花不了,那么你这个领导也就别干了!
既然这么有钱,那为什么老百姓还怨声载道?肯定是留着钱不给老百姓谋福利,不想着怎么改善老百姓的收入,一味着增加财政收入,把老百姓置身于水深火热于不顾,这还是好领导么?
再说了,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啊!
所以啊,这没钱,就成了市县领导的口头禅了。
王青山无奈放弃了市里这条路,他只好又求助于赵世豪。当初国道整修的钱,赵世豪没费什么劲就帮他要来了,看来这次她不出马,是办不了了,这条公路对燃翼来说太重要,如果在这三成资金上卡住,那也太不值了。
这次王青山没去白彰,而是给赵世豪打了个电话,把情况简单的跟她说了说,不得不说赵世豪跟王青山的关系那不是一般的铁,她没二话,便把这事答应了下来。
仅仅过了三天,赵世豪硬是把另外三成的钱从省交通厅给要了下来,而且不仅如此,就连县里那几条乡镇道路的钱,赵世豪也是一分不少的从交通厅的口袋里给掏了出来。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虽然是乡道,修一条县里就觉得有困难,而这次不是一条,却是三条,加上省道的三成,赵世豪一句话,帮燃翼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固然王青山跟赵世豪的关系不错,但这个情他是要还的。赵世豪帮了自己这么大的忙,王青山心里自然记得她的好,这个人情怎么还,王青山自有他的想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