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雄心勃勃(第三更)(2 / 4)
身为县长,王青山的这项工作却不能是喝茶吃糖了,他要去的地方不但有省市有关部门,而且还有县里的局办,乡镇政府,对上级,他的目的就是送礼、联络感情,对下级则是慰问。
对上级,王青山要做的不但有联络感情而且还要准备礼物,以示自己的诚意,当然,他所代表的并不是他个人,而是整个燃翼县政府。省里的农业厅、交通厅以及财政厅等主要部门,那是必须要去的。市里也一样,只是不一样的地方是,省里的部门他要亲自去,市里的则不用自己出马,交代给分管副县长,或者办公室主任,这些事情就能代表了。
至于礼物,王青山选择的是孟紫萱的中药补品系列,燃翼现在已经种植出了中草药,拿着这些补品去拜访领导,不但不会让人觉得是行贿,而且还宣传了燃翼,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除了这些补品,王青山还准备了一些当地的特产,都是跟农业有关系的。譬如山芋头、山地瓜、核桃等等,这些礼物虽然价值不高,但至少能代表着一方特色。当然,去省里拜访,重要的并不是拿多少东西,拿什么东西,交流感情才是最重要的任务。
省里走访完,王青山需要去的就是县里的几个局办。本来他是想让县府办安排,但想了想,他还是自己定了,其中教育局和文化局他是必去的地方,至于原因,王青山是想跟陈娟和包红日打打气。而且,他也要趁着这个机会,在教育工作上找到一个突破口,打破姜富强时代的成规陋习。当然,这次去只是先熟悉熟悉,至于通过什么手段,王青山决定年后再说。
文化局的工作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就不重要,那要看上级对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望柏市并不是全省的文化先进市,燃翼这穷地方就更别提对文化的重视了,而且又不是靠着文化产业提高GDP,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化局就显得轻松很多,只是例行的做一些自己的工作。至于新突破,新路子,得不到上级的支持和肯定,单从一个县级部门来搞,是非常有难度的,所以干脆不搞,顺着市里铺好的路子往前走,工作自然轻松了不少。
包红日得知王青山要来文化局团拜,心里那是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从教育局调到文化局,由二把手变成一把手,虽然自己的权利大了,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文化局他很难施展开拳脚,大环境改变不了,他也很无奈,县长决定要来文化局了,他自然是满心欢喜,大有把文化事业搞大的信心。
当然,王青山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一直想着把劳动路片区改造成以文物保护为主题的旅游区,他更想通过这次团拜把这个想法透露给文化部门。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好的,现在把风放出去,等日后真正实施起来,阻力就会比较小了。
这只是他的一个目的,去文化局,他更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包红日感觉到自己有希望,这毕竟是一个正科级的局长,日后用起来,说不定也能发挥他最大的作用。
包红日把这次团拜会组织得有条不紊,可以说是他上任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接待任务。虽然王青山只是带着分管文化的副县长左恩强以及县政府的几个工作人员来的,包红日还是拿出了十分的热情去对待这件事,他明白,王青山能从几十个科局里面选择文化局,意义肯定小不了。
包红日更是把文化局的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文化局不禁把局里装扮一番,甚至让所有的干部职工都穿上了前段时间统一配发的制服,俨然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团拜会上,包红日先对文化局这一年的工作做了一个详细的总结,而且当着王青山的面,他做了一个表态,说明年文化事业一定在全市拿个名次,争取给县里争光。王青山在讲话中,鼓励文化局的干部职工,一定要围绕一条主线,抓住一个中心,坚持两个两手抓,不断实施三大战略,要着重抓好10项工作。
这十项工作是县文化局提前报给县政府的,办公室给王青山写了稿子,王青山把这十项工作做了一个小小的改动,他把第一项工作改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摆上政府工作议程,虽然这是一个小小的改动,但他这是给文化局吃了一颗定心丸。大家都知道,燃翼县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劳动路那片老房子,这个一直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在王青山嘴里说出来,大家就都觉得有了希望。
好吧,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帽子,希望太渺茫。但是,透过这个渺茫的希望,大家看到的是对单位前景的希望。
只此一项工作,整个会议现场就达到了一个小高潮,而且王青山还想把燃翼‘春节文艺晚会’筹备工作给加了进去。这样一搞,县文化局就有了动力,不管是干部还是职工,能做出一个让全县老百姓都认可的文艺活动,即便他们在中间得不到什么利益,也说明文化局并不是吃干饭的,给文化局长个脸,总比这么默默无闻的奉献要好的多。
文化局后,便是教育局。
陈娟作为教育局的副局长,有些事情她是做不了主的,而教育局的一把手苗准同志,却是吴忠诚费了很大力气给提拔上来的。这个苗局长是吴忠诚的铁杆粉丝,谁也不知道他跟吴忠诚到底是什么关系,吴忠诚把他从乡长一职接提拔为教育局一把手,这种情况在燃翼是不多见的,特别是教育局这种大局,一般情况下乡镇政府的党委书记都挤破了头,哪能轮到乡长?
按照规则,乡长只能是调上科局当个副职,上头有人,或者工作成绩突出的,可能会去小科局当个一把手,而瞄准同志这一次却瞄的比较准,他瞄上了吴忠诚,以至于吴忠诚不惜伤透了脑筋跟王青山斗智斗勇,夺得了教育局长这个位置,至于苗准同志是通过什么手段瞄的,或许也只有他跟吴忠诚心里明白。
当然,这么大的动作在燃翼也萌生出了几种说法。一种是说苗同学在担任乡长的时候,把自己所在乡的乡花介绍给了吴忠诚,吴忠诚为了感恩,给了他一个局长;还有一种说法是苗准同志在省人大有个靠山,吴忠诚为了巴结这个大人物,不惜代价把他上调;另外一种说法则比较靠谱,苗准掌握了很多吴忠诚的内幕,所以吴忠诚为了堵住他的嘴,把他从一个司机职位上,调到了县科技局当办公室主任,后来又把他调到乡镇,干了一年,火速提拔为乡长,现在又被提拔为教育局局长。
苗准给吴忠诚当过司机这事是存在的,至于为什么被‘火箭提拔’则无从论证,当然,王青山是不会去研究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他要在教育局动刀子,到底针对谁,自然不言而喻。
虽然王青山有这个打算,但却跟劳动路改造一样,并不能马上实施。年前的团拜选择了教育局,王青山就是想给苗准一个思想准备,他是想看看你这个司机出身的局长瞄得准还是他王青山瞄得准。
教育局是个香饽饽,即便什么工作都不做,省里每年下拨的教育资金也够这些人吃一年的了。况且,在教育器材采购、教材预定、学生入学、教师选拔这些工作上,教育局也是一个富得流油的大科局,其他的不用说,单从这几年国家推行的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这项工作,教育局就收入颇丰,能抵不止一个文化局的全部收入了。
跟文化局相比,教育局对这次团拜会的重视程度则大大缩水,不管是在人员组织,还是在场所设置上,跟文化局都没法比。如果说教育局是个大行局,人员比较多,也比较散,那人组织不全,还可以理解,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想成这个苗同志在教育局根本就施展不开,或者说他根本就没那个能力。当然,也不排除他并不是太重视王青山,故意搞得这么不重视。
不过,想必苗准应该不是那种没脑子的人吧?你再不重视王青山,人有现在也是主政县政府呢。
王青山并没有表现出自己对教育工作的不满意,他刚刚上任,还不想因为自己以前对某个科局的态度而这么快的表现出来。虽然教育局的准备工作做得不是很到位,但王青山还是满腔热情的跟局里的同志们欢聚一堂,气愤甚至要比文化局还要热烈。
陈娟跟王青山走的不是很近,她不是常务副局长,虽然也主持某方面的工作,但她主持的工作在教育局里,却是排名最靠后的。她有自己的苦衷,当然,也有自己的想法,王青山选择来教育局,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跟她有关,这位充满了魅力,几度让自己欲罢不能的男人,她不但对他的前途充满希望,甚至对自己的未来也是光明一片。
王青山在教育局的团拜走程序的成分比较多,所以一切都是按照既定的安排去的,他没有给苗准施加压力,也没有对同志们提出要求,倒是表扬的话说的比较多。他这么做,倒不是对教育局没看法,而是标准的有看法但不提出来的搞法。
这种光表扬的态度,就表明了他已经把教育局盯住了。只要教育局或者苗局长有什么不对劲,王青山也丝毫不会手软。
其他科局,王青山也选了几个,一天之内就走了一圈。他不想太过于张扬,也不想把县里所有的科局都转过来,毕竟这是例行的团拜,而不是视察工作。
去乡镇,王青山就比较谨慎了,王青山把副县长们分成了几路,每位副县长带领相关部门的领导,到乡镇进行慰问。那些老红军、军烈属、困难户、五保户则成了他们慰问的对象。虽然是一袋米,一桶油,几百元的慰问金,但这些东西对于这些农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之前姜富强每年也会去下边进行慰问,但范围却没有今年大,在县里,王青山可以不张扬,但在农村,只要进了村子,他就要求这些符合条件的农户,能走到的都要走到,决不能因为路远,难走,就省去了哪一户。 ↑返回顶部↑
对上级,王青山要做的不但有联络感情而且还要准备礼物,以示自己的诚意,当然,他所代表的并不是他个人,而是整个燃翼县政府。省里的农业厅、交通厅以及财政厅等主要部门,那是必须要去的。市里也一样,只是不一样的地方是,省里的部门他要亲自去,市里的则不用自己出马,交代给分管副县长,或者办公室主任,这些事情就能代表了。
至于礼物,王青山选择的是孟紫萱的中药补品系列,燃翼现在已经种植出了中草药,拿着这些补品去拜访领导,不但不会让人觉得是行贿,而且还宣传了燃翼,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除了这些补品,王青山还准备了一些当地的特产,都是跟农业有关系的。譬如山芋头、山地瓜、核桃等等,这些礼物虽然价值不高,但至少能代表着一方特色。当然,去省里拜访,重要的并不是拿多少东西,拿什么东西,交流感情才是最重要的任务。
省里走访完,王青山需要去的就是县里的几个局办。本来他是想让县府办安排,但想了想,他还是自己定了,其中教育局和文化局他是必去的地方,至于原因,王青山是想跟陈娟和包红日打打气。而且,他也要趁着这个机会,在教育工作上找到一个突破口,打破姜富强时代的成规陋习。当然,这次去只是先熟悉熟悉,至于通过什么手段,王青山决定年后再说。
文化局的工作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就不重要,那要看上级对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望柏市并不是全省的文化先进市,燃翼这穷地方就更别提对文化的重视了,而且又不是靠着文化产业提高GDP,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化局就显得轻松很多,只是例行的做一些自己的工作。至于新突破,新路子,得不到上级的支持和肯定,单从一个县级部门来搞,是非常有难度的,所以干脆不搞,顺着市里铺好的路子往前走,工作自然轻松了不少。
包红日得知王青山要来文化局团拜,心里那是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从教育局调到文化局,由二把手变成一把手,虽然自己的权利大了,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文化局他很难施展开拳脚,大环境改变不了,他也很无奈,县长决定要来文化局了,他自然是满心欢喜,大有把文化事业搞大的信心。
当然,王青山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一直想着把劳动路片区改造成以文物保护为主题的旅游区,他更想通过这次团拜把这个想法透露给文化部门。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好的,现在把风放出去,等日后真正实施起来,阻力就会比较小了。
这只是他的一个目的,去文化局,他更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包红日感觉到自己有希望,这毕竟是一个正科级的局长,日后用起来,说不定也能发挥他最大的作用。
包红日把这次团拜会组织得有条不紊,可以说是他上任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接待任务。虽然王青山只是带着分管文化的副县长左恩强以及县政府的几个工作人员来的,包红日还是拿出了十分的热情去对待这件事,他明白,王青山能从几十个科局里面选择文化局,意义肯定小不了。
包红日更是把文化局的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文化局不禁把局里装扮一番,甚至让所有的干部职工都穿上了前段时间统一配发的制服,俨然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团拜会上,包红日先对文化局这一年的工作做了一个详细的总结,而且当着王青山的面,他做了一个表态,说明年文化事业一定在全市拿个名次,争取给县里争光。王青山在讲话中,鼓励文化局的干部职工,一定要围绕一条主线,抓住一个中心,坚持两个两手抓,不断实施三大战略,要着重抓好10项工作。
这十项工作是县文化局提前报给县政府的,办公室给王青山写了稿子,王青山把这十项工作做了一个小小的改动,他把第一项工作改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摆上政府工作议程,虽然这是一个小小的改动,但他这是给文化局吃了一颗定心丸。大家都知道,燃翼县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劳动路那片老房子,这个一直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在王青山嘴里说出来,大家就都觉得有了希望。
好吧,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帽子,希望太渺茫。但是,透过这个渺茫的希望,大家看到的是对单位前景的希望。
只此一项工作,整个会议现场就达到了一个小高潮,而且王青山还想把燃翼‘春节文艺晚会’筹备工作给加了进去。这样一搞,县文化局就有了动力,不管是干部还是职工,能做出一个让全县老百姓都认可的文艺活动,即便他们在中间得不到什么利益,也说明文化局并不是吃干饭的,给文化局长个脸,总比这么默默无闻的奉献要好的多。
文化局后,便是教育局。
陈娟作为教育局的副局长,有些事情她是做不了主的,而教育局的一把手苗准同志,却是吴忠诚费了很大力气给提拔上来的。这个苗局长是吴忠诚的铁杆粉丝,谁也不知道他跟吴忠诚到底是什么关系,吴忠诚把他从乡长一职接提拔为教育局一把手,这种情况在燃翼是不多见的,特别是教育局这种大局,一般情况下乡镇政府的党委书记都挤破了头,哪能轮到乡长?
按照规则,乡长只能是调上科局当个副职,上头有人,或者工作成绩突出的,可能会去小科局当个一把手,而瞄准同志这一次却瞄的比较准,他瞄上了吴忠诚,以至于吴忠诚不惜伤透了脑筋跟王青山斗智斗勇,夺得了教育局长这个位置,至于苗准同志是通过什么手段瞄的,或许也只有他跟吴忠诚心里明白。
当然,这么大的动作在燃翼也萌生出了几种说法。一种是说苗同学在担任乡长的时候,把自己所在乡的乡花介绍给了吴忠诚,吴忠诚为了感恩,给了他一个局长;还有一种说法是苗准同志在省人大有个靠山,吴忠诚为了巴结这个大人物,不惜代价把他上调;另外一种说法则比较靠谱,苗准掌握了很多吴忠诚的内幕,所以吴忠诚为了堵住他的嘴,把他从一个司机职位上,调到了县科技局当办公室主任,后来又把他调到乡镇,干了一年,火速提拔为乡长,现在又被提拔为教育局局长。
苗准给吴忠诚当过司机这事是存在的,至于为什么被‘火箭提拔’则无从论证,当然,王青山是不会去研究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他要在教育局动刀子,到底针对谁,自然不言而喻。
虽然王青山有这个打算,但却跟劳动路改造一样,并不能马上实施。年前的团拜选择了教育局,王青山就是想给苗准一个思想准备,他是想看看你这个司机出身的局长瞄得准还是他王青山瞄得准。
教育局是个香饽饽,即便什么工作都不做,省里每年下拨的教育资金也够这些人吃一年的了。况且,在教育器材采购、教材预定、学生入学、教师选拔这些工作上,教育局也是一个富得流油的大科局,其他的不用说,单从这几年国家推行的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这项工作,教育局就收入颇丰,能抵不止一个文化局的全部收入了。
跟文化局相比,教育局对这次团拜会的重视程度则大大缩水,不管是在人员组织,还是在场所设置上,跟文化局都没法比。如果说教育局是个大行局,人员比较多,也比较散,那人组织不全,还可以理解,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想成这个苗同志在教育局根本就施展不开,或者说他根本就没那个能力。当然,也不排除他并不是太重视王青山,故意搞得这么不重视。
不过,想必苗准应该不是那种没脑子的人吧?你再不重视王青山,人有现在也是主政县政府呢。
王青山并没有表现出自己对教育工作的不满意,他刚刚上任,还不想因为自己以前对某个科局的态度而这么快的表现出来。虽然教育局的准备工作做得不是很到位,但王青山还是满腔热情的跟局里的同志们欢聚一堂,气愤甚至要比文化局还要热烈。
陈娟跟王青山走的不是很近,她不是常务副局长,虽然也主持某方面的工作,但她主持的工作在教育局里,却是排名最靠后的。她有自己的苦衷,当然,也有自己的想法,王青山选择来教育局,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跟她有关,这位充满了魅力,几度让自己欲罢不能的男人,她不但对他的前途充满希望,甚至对自己的未来也是光明一片。
王青山在教育局的团拜走程序的成分比较多,所以一切都是按照既定的安排去的,他没有给苗准施加压力,也没有对同志们提出要求,倒是表扬的话说的比较多。他这么做,倒不是对教育局没看法,而是标准的有看法但不提出来的搞法。
这种光表扬的态度,就表明了他已经把教育局盯住了。只要教育局或者苗局长有什么不对劲,王青山也丝毫不会手软。
其他科局,王青山也选了几个,一天之内就走了一圈。他不想太过于张扬,也不想把县里所有的科局都转过来,毕竟这是例行的团拜,而不是视察工作。
去乡镇,王青山就比较谨慎了,王青山把副县长们分成了几路,每位副县长带领相关部门的领导,到乡镇进行慰问。那些老红军、军烈属、困难户、五保户则成了他们慰问的对象。虽然是一袋米,一桶油,几百元的慰问金,但这些东西对于这些农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之前姜富强每年也会去下边进行慰问,但范围却没有今年大,在县里,王青山可以不张扬,但在农村,只要进了村子,他就要求这些符合条件的农户,能走到的都要走到,决不能因为路远,难走,就省去了哪一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