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297七层四千的意义(2 / 4)
但要说这样下去,绝无胜算。
这边仰光征兵,倒也诓骗了一些人进来,这些人,多半是以为不会用到他们去打仗,撑死了就是吓唬吓唬人,维持一下城市秩序,哪儿用得着他们去和萨尔温江的那票悍匪、毒贩子、蛇头、山贼死磕?
仰光出了大价钱,让这些仰光小市民和小资产阶级出生的人去训练两三个月,本来应该没什么事儿。
可帕桑城也出了事儿。
投降张贲的克伦族的老大还有当地驻军,成了对头。
自然……又是一场大胜,不过大胜之后,两位心腹大将依然是转进,转进去了帕本城,之后便没了声音,等到吴登盛去电询问的时候,那两人已经乘飞机去了泰国曼谷,家里老小显然被他们抛弃了。
这一趟跑路,倒并非是没有打算,带走四十多公斤的黄金,这辈子,也不用愁了。
消息再度被封锁,可这样封锁,也没有任何意义,知道的还是会知道的。
等到莱茵湖五三二高地山上下来七层四千多具尸体的照片传播到仰光城的时候,城市内爆发了大动乱,首先是警察局和邮政局,接着是天然气和石油公司的工人,接着就是市民阶层。
整个仰光城开始戒严,短短半个月,整个仰光一片骚乱,街头到处都是垃圾。
恶性案件飙升,**、杀人、绑架、恐吓还有恐怖袭击,整个仰光从缅甸最大城市变成地狱只用了半个月。
外部强敌的压迫,内部的倾轧,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吴登盛没辙了。梭温亦是一筹莫展,要和谈?现在已经没有了资本。
就好比在一九四九年的时候投诚,其实没有任何意义,要投诚,还是要趁早的。吴登盛和梭温双方合计了一番,拉拢当地的土族首领,又组织了一支新军,加上原有的嫡系精锐,人数超过十万还是没问题的,可周遭的军阀多半都是该投降的投降,该跑路的跑路,缅甸这块鬼地方,已经到了变天的时候,不是他们继续混日子的天下了。
眼力好的自然跑的快,眼力差的,或者说不舍得走,又或者说是舍不得这点家当的人,多半都是死了个干净。
自称缅族如何如何的那些杂碎,被全家弄死了个干净,周遭并不乏心狠手辣的平民,这些人下手的时候,可真是不比那些**武装分子要差。
莱茵湖五三二高地争夺,第一道防御阵地被拿下之后,垒固城成了进攻桥头堡。
事到如今,要么是多国部队干扰,要么滚蛋。
萨尔温江这边直接下达了最后通牒,倒也不惧怕什么,在内比都的四千余多国部队,最后在司令官的权衡之下,选择了撤退。
不管如何,对方下达最后通牒,不论是否是恐吓还是虚张声势,这种冒险是没有任何意义和必要的。
再一个,印度人的前车之鉴在前,对方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缅甸军队或者**武装成员,他们有着灵活的斗争经验,高效的战场灵敏度,还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并且对缅甸这里的环境十分熟悉。
同时,对手如何,最高司令官还是清楚的。
多国部队选择撤离内比都,进发仰光,吴登盛虽然要求多国部队从中调停,可是当初萨尔温江喊出解放全缅甸的时候,可真不是瞎喊。
内比都,缅甸联邦此时此刻的首都,政治文化中心。
北面曼德勒是第二大城市,如果说曼德勒是缅甸的中心之城,就在缅甸的正中央,是调和中央政府和地方关系的话,那么内比都应当就是老巢,缅甸这票军政府首脑的老巢,丢了老巢,南逃仰光,无疑,这是一场大失败。
便是席丹瑞死而复生,看到如今的行情,也会再气死过去。
世道艰难不假,可艰难到这种程度,还真是没见过。
吴登盛夜里头睡觉时候自言自语的对,这是啊……要亡国了
几百年来,抱中国人大腿一直抱的不错,等到中国被满清灭亡,又老老实实地窝着,英国人来了,日本人来了,精神和**上都是满目疮痍。
若从感情上来说,应当是要同情的。
只可惜,这世界的道路,本来就是无数大帝国踩着弱国小国的尸体往上爬。 ↑返回顶部↑
这边仰光征兵,倒也诓骗了一些人进来,这些人,多半是以为不会用到他们去打仗,撑死了就是吓唬吓唬人,维持一下城市秩序,哪儿用得着他们去和萨尔温江的那票悍匪、毒贩子、蛇头、山贼死磕?
仰光出了大价钱,让这些仰光小市民和小资产阶级出生的人去训练两三个月,本来应该没什么事儿。
可帕桑城也出了事儿。
投降张贲的克伦族的老大还有当地驻军,成了对头。
自然……又是一场大胜,不过大胜之后,两位心腹大将依然是转进,转进去了帕本城,之后便没了声音,等到吴登盛去电询问的时候,那两人已经乘飞机去了泰国曼谷,家里老小显然被他们抛弃了。
这一趟跑路,倒并非是没有打算,带走四十多公斤的黄金,这辈子,也不用愁了。
消息再度被封锁,可这样封锁,也没有任何意义,知道的还是会知道的。
等到莱茵湖五三二高地山上下来七层四千多具尸体的照片传播到仰光城的时候,城市内爆发了大动乱,首先是警察局和邮政局,接着是天然气和石油公司的工人,接着就是市民阶层。
整个仰光城开始戒严,短短半个月,整个仰光一片骚乱,街头到处都是垃圾。
恶性案件飙升,**、杀人、绑架、恐吓还有恐怖袭击,整个仰光从缅甸最大城市变成地狱只用了半个月。
外部强敌的压迫,内部的倾轧,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吴登盛没辙了。梭温亦是一筹莫展,要和谈?现在已经没有了资本。
就好比在一九四九年的时候投诚,其实没有任何意义,要投诚,还是要趁早的。吴登盛和梭温双方合计了一番,拉拢当地的土族首领,又组织了一支新军,加上原有的嫡系精锐,人数超过十万还是没问题的,可周遭的军阀多半都是该投降的投降,该跑路的跑路,缅甸这块鬼地方,已经到了变天的时候,不是他们继续混日子的天下了。
眼力好的自然跑的快,眼力差的,或者说不舍得走,又或者说是舍不得这点家当的人,多半都是死了个干净。
自称缅族如何如何的那些杂碎,被全家弄死了个干净,周遭并不乏心狠手辣的平民,这些人下手的时候,可真是不比那些**武装分子要差。
莱茵湖五三二高地争夺,第一道防御阵地被拿下之后,垒固城成了进攻桥头堡。
事到如今,要么是多国部队干扰,要么滚蛋。
萨尔温江这边直接下达了最后通牒,倒也不惧怕什么,在内比都的四千余多国部队,最后在司令官的权衡之下,选择了撤退。
不管如何,对方下达最后通牒,不论是否是恐吓还是虚张声势,这种冒险是没有任何意义和必要的。
再一个,印度人的前车之鉴在前,对方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缅甸军队或者**武装成员,他们有着灵活的斗争经验,高效的战场灵敏度,还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并且对缅甸这里的环境十分熟悉。
同时,对手如何,最高司令官还是清楚的。
多国部队选择撤离内比都,进发仰光,吴登盛虽然要求多国部队从中调停,可是当初萨尔温江喊出解放全缅甸的时候,可真不是瞎喊。
内比都,缅甸联邦此时此刻的首都,政治文化中心。
北面曼德勒是第二大城市,如果说曼德勒是缅甸的中心之城,就在缅甸的正中央,是调和中央政府和地方关系的话,那么内比都应当就是老巢,缅甸这票军政府首脑的老巢,丢了老巢,南逃仰光,无疑,这是一场大失败。
便是席丹瑞死而复生,看到如今的行情,也会再气死过去。
世道艰难不假,可艰难到这种程度,还真是没见过。
吴登盛夜里头睡觉时候自言自语的对,这是啊……要亡国了
几百年来,抱中国人大腿一直抱的不错,等到中国被满清灭亡,又老老实实地窝着,英国人来了,日本人来了,精神和**上都是满目疮痍。
若从感情上来说,应当是要同情的。
只可惜,这世界的道路,本来就是无数大帝国踩着弱国小国的尸体往上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