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2 / 6)
刘海到一个宅院里送完外卖出来,把食盒放到三轮车上骑车离开,到了不远处的一个胡同里,看四下没人,他钻进车内放下帘子,在车内发报:“职部已遭调查,即刻终止行动撤离。”
发报完毕,刘海迅速从车里的座位下取出事先准备好的衣服换好,将电台装进箱子,消失在胡同深处。
郝平川把刘海的档案送到了郑朝阳办公室,愤怒地说道:“证明是伪造的,证件也是假的。证件上的刘海是河北武清刘家庄人,但我查过了,这个刘海是个残疾,十几年就没出过村子。”
郑朝阳把汪春霞的档案递给郝平川:“派出所的记录上说他是在1948年年底来的北平,也就是围城前夕。你再看看汪春霞的记录!”
郝平川恍然大悟:“也是1948年年底,从南京迁到北平。那时候咱们正和蒋介石打淮海战役。”
郑朝阳说道:“汪春霞一家看上去都是平民,家里又有个当国民党的弟弟。这个时候北边咱们正在打平津战役。她如果要走,也应该往南走,起码当时南边还是太平的。可她偏偏拖家带口地到了北平,时间上又和刘海到北平的时间高度吻合。”
郝平川立刻说道:“盯住汪春霞,就能找到刘海!可,万一刘海已经跑了呢?”
郑朝阳笑了:“我敢肯定他没走。他要是跑就该轻装撤离,用最快的速度离开北京。可他还带着电台,那玩意儿很重。你觉得他干吗带着电台走?”
郝平川立马说道:“带电台就是要继续和台湾保持联系。这时候肯定不会是再去搞什么情报了,那就只能是要钱!”
医院太平间里。
段飞鹏声音低沉地询问:“他们应该已经找到025了。现在怎么办?杀?”
郑朝山皱着眉头:“不行。刘海掌握着太多的渠道,不是我们随便可以接手的。”
“那怎么办?”
郑朝山沉吟了一下:“不再发报,按兵不动,保护好电台。”
段飞鹏立马提醒道:“那我们就被动了!”
郑朝山却说:“去提醒刘海,按我说的做。”
宗向方去跟郑朝阳汇报关所长那边调查的情况,郑朝阳要外出,叫他先向白玲汇报。
宗向方又来到白玲的办公室,白玲仔细看着他带回来的材料。宗向方在一旁说道:“法医勘验过,死者为女性,四十五到五十岁的年纪。虽说浸泡了很长时间,但能看出皮肤细腻,手上有茧子但不厚,说明干过一段时间的粗活,但后来生活好了。死者脖子上有明显的勒痕。”
白玲用镊子夹起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公安局的电话号码。
宗向方继续说道:“这个电话号码就在死者的内衣口袋里,是装在一个油纸袋里的,因此才保存了下来。”
白玲若有所思:“她把咱们公安局的电话号码这么小心地藏在油纸袋里,为什么?”
宗向方在一旁说道:“确实很奇怪。可能是个应急号码,万一出事了可以往公安局打电话。但一般情况下,应急电话都是亲属的,可她偏偏留的是公安局的。”
宗向方指着一张内衣残片的照片说:“还有这个,这个的信息更明显些。这是死者身上的内衣,材料是丝绸,不过不是一般的丝绸,是广东佛山的特产,叫香云纱。”
听闻“佛山”二字,白玲心中一动:“佛山?你的判断呢?”
宗向方继续说道:“这个女人来自广东佛山地区,年纪在四十五岁左右,一个月前来到北京,目的可能是探亲、务工或经商。从她的身体状况上看,属于小业主阶层,生活无忧,应该不是务工。”
白玲突然想到了什么:“会不会是探亲?”
“似乎也不像。如果是探亲,失踪这么长时间了,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都会着急寻找,派出所起码会有相关的失踪报案。我查过这段时间各个派出所的失踪人口记录,没发现吻合的,说明没人报案。那么可能就是经商了。可兵荒马乱的,一个女人出来经商?”
白玲点了点头,叮嘱宗向方道:“还是先按照这条思路查一下,看看北京的商界有谁最近和这样一个女人做过生意。来北京的广东人不是很多,应该不难找。先排查一下。”
宗向方答应着出去了。
白玲站了起来,脑海里突然想起秦招娣的姨妈说过,“我是佛山人……” ↑返回顶部↑
发报完毕,刘海迅速从车里的座位下取出事先准备好的衣服换好,将电台装进箱子,消失在胡同深处。
郝平川把刘海的档案送到了郑朝阳办公室,愤怒地说道:“证明是伪造的,证件也是假的。证件上的刘海是河北武清刘家庄人,但我查过了,这个刘海是个残疾,十几年就没出过村子。”
郑朝阳把汪春霞的档案递给郝平川:“派出所的记录上说他是在1948年年底来的北平,也就是围城前夕。你再看看汪春霞的记录!”
郝平川恍然大悟:“也是1948年年底,从南京迁到北平。那时候咱们正和蒋介石打淮海战役。”
郑朝阳说道:“汪春霞一家看上去都是平民,家里又有个当国民党的弟弟。这个时候北边咱们正在打平津战役。她如果要走,也应该往南走,起码当时南边还是太平的。可她偏偏拖家带口地到了北平,时间上又和刘海到北平的时间高度吻合。”
郝平川立刻说道:“盯住汪春霞,就能找到刘海!可,万一刘海已经跑了呢?”
郑朝阳笑了:“我敢肯定他没走。他要是跑就该轻装撤离,用最快的速度离开北京。可他还带着电台,那玩意儿很重。你觉得他干吗带着电台走?”
郝平川立马说道:“带电台就是要继续和台湾保持联系。这时候肯定不会是再去搞什么情报了,那就只能是要钱!”
医院太平间里。
段飞鹏声音低沉地询问:“他们应该已经找到025了。现在怎么办?杀?”
郑朝山皱着眉头:“不行。刘海掌握着太多的渠道,不是我们随便可以接手的。”
“那怎么办?”
郑朝山沉吟了一下:“不再发报,按兵不动,保护好电台。”
段飞鹏立马提醒道:“那我们就被动了!”
郑朝山却说:“去提醒刘海,按我说的做。”
宗向方去跟郑朝阳汇报关所长那边调查的情况,郑朝阳要外出,叫他先向白玲汇报。
宗向方又来到白玲的办公室,白玲仔细看着他带回来的材料。宗向方在一旁说道:“法医勘验过,死者为女性,四十五到五十岁的年纪。虽说浸泡了很长时间,但能看出皮肤细腻,手上有茧子但不厚,说明干过一段时间的粗活,但后来生活好了。死者脖子上有明显的勒痕。”
白玲用镊子夹起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公安局的电话号码。
宗向方继续说道:“这个电话号码就在死者的内衣口袋里,是装在一个油纸袋里的,因此才保存了下来。”
白玲若有所思:“她把咱们公安局的电话号码这么小心地藏在油纸袋里,为什么?”
宗向方在一旁说道:“确实很奇怪。可能是个应急号码,万一出事了可以往公安局打电话。但一般情况下,应急电话都是亲属的,可她偏偏留的是公安局的。”
宗向方指着一张内衣残片的照片说:“还有这个,这个的信息更明显些。这是死者身上的内衣,材料是丝绸,不过不是一般的丝绸,是广东佛山的特产,叫香云纱。”
听闻“佛山”二字,白玲心中一动:“佛山?你的判断呢?”
宗向方继续说道:“这个女人来自广东佛山地区,年纪在四十五岁左右,一个月前来到北京,目的可能是探亲、务工或经商。从她的身体状况上看,属于小业主阶层,生活无忧,应该不是务工。”
白玲突然想到了什么:“会不会是探亲?”
“似乎也不像。如果是探亲,失踪这么长时间了,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都会着急寻找,派出所起码会有相关的失踪报案。我查过这段时间各个派出所的失踪人口记录,没发现吻合的,说明没人报案。那么可能就是经商了。可兵荒马乱的,一个女人出来经商?”
白玲点了点头,叮嘱宗向方道:“还是先按照这条思路查一下,看看北京的商界有谁最近和这样一个女人做过生意。来北京的广东人不是很多,应该不难找。先排查一下。”
宗向方答应着出去了。
白玲站了起来,脑海里突然想起秦招娣的姨妈说过,“我是佛山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