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5 / 6)
皇帝的这道圣旨写得极为劲爆,意思是,秦氏怀了豫王三公子顾熙的骨肉,自当送回豫州,让豫王照看自己的孙儿。
圣旨直白,没有半点遮掩的意思,顿时引得京城里又是一片哗然。
这二皇子的妾室秦氏之名,谁都知道,之前关于二皇子与这妾室的香艳故事在京中传得沸沸扬扬,犹在耳边呢。
秦氏是二皇子的妾。
可肚子里怀的居然是豫王儿子的孩子!
但凡不是傻瓜,都能看出豫王的险恶意图了。
那些百姓与文人墨士有志一同地对着豫王父子口诛笔伐,一个个义愤填膺:
“这豫王根本就是图谋不轨!”
“没错,他分明就是想要神不知鬼不知地篡位,真真是野心勃勃,其心不死啊!”
“是啊是啊。我舅母的侄子的岳家有人在京兆府当差,听说,豫王还上折给朝廷,非说是官家扣下了豫王三公子呢。”
“可笑,真真可笑。官家都把秦氏都送过去了,可见其仁心,怎么会扣下豫王三公子呢!”
“豫王这是贼喊捉贼!”
“跟乱臣贼子有什么好说的,豫王让太妃假死也好,说儿子被官家扣押也好,这都是为了找借口逼宫谋反呢!”
“……”
民间的百姓越来越愤慨,觉得豫王不仅是无耻,而且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豫王既然有心逼宫,迟早要发兵,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纷纷呼吁请朝廷讨伐逆贼豫王,还大祁一片盛世太平。
这些个声音自然也传到了朝臣们的耳中,当日在御书房见证事发的阁老、重臣们都有些懵了。
当初,对于秦氏怀着孽种的事,皇帝没下封口令,他们都以为皇帝是一时急怒所以忘了,这件事实在是事关重大,阁老们也全都没敢对外说。
结果,原来皇帝压根儿没想封口。
对此,内阁几个阁老聚在商议公事时,难免也悄悄议论了几句。
大祁朝百余年还不曾出过这样的丑事!皇上非但不加遮掩,竟然还要闹得天下皆知,这让他们有些不敢苟同。
面对这些私议,李首辅慢慢地拈着长须,道:“这面子重要还是江山重要?朝廷和豫州的这一战怕是势在必行了。”
豫王在豫州拥兵几十万,有兵又有钱,而朝廷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从方太妃“假死”到秦氏怀了孽种,皇帝应该是有心借着这一连串的事一步步地激起民间的义愤,好把豫王打成乱臣贼子,如此,举国上下才能一条心。
打仗讲究的是师出有名,才能调动士兵的士气,得民心之拥趸,以达到万众一心的效果,所以豫王要反,也等了这么久,好不容易等到他觉得时机成熟,还要打着太妃“冤死”的名号,以清君侧的借口北伐。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屋子里一时陷入一片沉寂。
须臾,李首辅的长叹声打断了屋子里的沉寂。
“皇上的手段越发高明了。”李首辅叹道。
这同时也是其他几位阁老的心声。
随着皇帝的龙体康健起来,似乎越来越有几分帝王的雷厉风行、杀伐果断了。
知道了皇帝的意思,内阁的阁老们也都知道该怎么办了,个个在朝堂上煽风点火的,挑起文武百官对豫王的不满。 ↑返回顶部↑
圣旨直白,没有半点遮掩的意思,顿时引得京城里又是一片哗然。
这二皇子的妾室秦氏之名,谁都知道,之前关于二皇子与这妾室的香艳故事在京中传得沸沸扬扬,犹在耳边呢。
秦氏是二皇子的妾。
可肚子里怀的居然是豫王儿子的孩子!
但凡不是傻瓜,都能看出豫王的险恶意图了。
那些百姓与文人墨士有志一同地对着豫王父子口诛笔伐,一个个义愤填膺:
“这豫王根本就是图谋不轨!”
“没错,他分明就是想要神不知鬼不知地篡位,真真是野心勃勃,其心不死啊!”
“是啊是啊。我舅母的侄子的岳家有人在京兆府当差,听说,豫王还上折给朝廷,非说是官家扣下了豫王三公子呢。”
“可笑,真真可笑。官家都把秦氏都送过去了,可见其仁心,怎么会扣下豫王三公子呢!”
“豫王这是贼喊捉贼!”
“跟乱臣贼子有什么好说的,豫王让太妃假死也好,说儿子被官家扣押也好,这都是为了找借口逼宫谋反呢!”
“……”
民间的百姓越来越愤慨,觉得豫王不仅是无耻,而且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豫王既然有心逼宫,迟早要发兵,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纷纷呼吁请朝廷讨伐逆贼豫王,还大祁一片盛世太平。
这些个声音自然也传到了朝臣们的耳中,当日在御书房见证事发的阁老、重臣们都有些懵了。
当初,对于秦氏怀着孽种的事,皇帝没下封口令,他们都以为皇帝是一时急怒所以忘了,这件事实在是事关重大,阁老们也全都没敢对外说。
结果,原来皇帝压根儿没想封口。
对此,内阁几个阁老聚在商议公事时,难免也悄悄议论了几句。
大祁朝百余年还不曾出过这样的丑事!皇上非但不加遮掩,竟然还要闹得天下皆知,这让他们有些不敢苟同。
面对这些私议,李首辅慢慢地拈着长须,道:“这面子重要还是江山重要?朝廷和豫州的这一战怕是势在必行了。”
豫王在豫州拥兵几十万,有兵又有钱,而朝廷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从方太妃“假死”到秦氏怀了孽种,皇帝应该是有心借着这一连串的事一步步地激起民间的义愤,好把豫王打成乱臣贼子,如此,举国上下才能一条心。
打仗讲究的是师出有名,才能调动士兵的士气,得民心之拥趸,以达到万众一心的效果,所以豫王要反,也等了这么久,好不容易等到他觉得时机成熟,还要打着太妃“冤死”的名号,以清君侧的借口北伐。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屋子里一时陷入一片沉寂。
须臾,李首辅的长叹声打断了屋子里的沉寂。
“皇上的手段越发高明了。”李首辅叹道。
这同时也是其他几位阁老的心声。
随着皇帝的龙体康健起来,似乎越来越有几分帝王的雷厉风行、杀伐果断了。
知道了皇帝的意思,内阁的阁老们也都知道该怎么办了,个个在朝堂上煽风点火的,挑起文武百官对豫王的不满。 ↑返回顶部↑